2019年月號.第27卷.第4期.總第160期    Bookmark and 
Share   
 
點亮燈海同行者言

受益再授益 文/張大華 

  李偉良、韓昱宣教士剛新婚就走到泰國北部山區,服侍泰國華人,服侍四年後回港裝備。資深宣教士建議往美國進修,他們就舉家四人,賣了家居赴美,進深後再回泰國,更搬到泰南服侍泰國民族。韓昱當上泰國中學老師,偉良亦找到工作,為要實踐耶穌道成肉身、承傳肉身父親約瑟成為木匠,住在人中間,體驗人民生活的壓力與困難,給當地信徒門徒訓練,傳揚天國福音。 

  經過八年服侍,體驗到佛教已滲透到這國家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如學生開課前必要向佛參拜。偉良及韓昱領受異象:若建立一所基督教國際中學,學生就可以每天活在神律法的同在中,以基督教文化改變他們的人生。 

  偉良及韓昱反思中看到香港的基督教學校,正曾經歷這成果。偉良在呂明才中學教書,帶領學生信主,又作門徒訓練,他們也成為候任宣教士,隨著偉良往泰國宣教,這正是傳道服務的一個任務。當我們重溫外國宣教士在中國及香港興辦基督教學校,改變了許多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經歷到神。盼望曾經驗過的信徒可承傳這建校計劃,完成神在泰國的計劃。 

(作者是中華基督教會沙田堂牧師) 


 

建造合適培育生命的平台 文/林麗娟 

  我於2011年入職成為筲箕灣潮人生命堂傳道人,隨即接上關心泰南宣教士的任務。在關心李偉良及韓昱宣教士家庭的七年裡,本堂每年都有弟兄姊妹參與訪宣。我曾四次隨隊前往素叻他尼省,一同服侍泰國學生和中國老師。 

  進入泰南的學校教書、接觸當地的學生是很深刻的體驗。泰國的小學生,每天早上七時三十分便須到達學校,在操場上由低至高年級,按照身高排隊「升旗、念經」後才可上課。在潛移默化的培育下,自小把佛教思想根植在孩子心中,難怪泰國的佛教徒能佔人口逾九成。宣教士要在根深蒂固拜偶像的泰國文化中,培育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實在是事倍功半。 

  我們認同以基督教教育「辦學」是建造合適培育生命的有效平台,讓泰南學生可以在基督愛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因此,盼望未來神在泰南興建的「但以理國際學校」,成為孕育具生命力、愛主的門徒之處,為泰南素叻他尼省帶來從神而來震撼性的改變和祝福! 

(作者是基督教筲箕灣潮人生命堂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