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月號.第27卷.第4期.總第160期    Bookmark and 
Share   
 
劍橋七傑——杜西德教士(上)

 

杜西德簡歷
  將福音推進到川藏邊緣地區的杜西德教士(Cecil H. Polhill-Turner, 1860-1938)出生於英國的軍人家庭,有六兄弟姊妹,父親是上校,惜英年早逝。他在兒子中排行第二,志承父業當騎兵。1882年冬,他回家度假,遇上其弟明德也從劍橋回來。二人到教堂崇拜時,明德表示希望去中國傳道,彼此因而引發爭論。假期結束,杜西德返回部隊前,杜明德要求他每天讀一兩節聖經。西德憶述:「雖覺得厭煩,但我這樣作了,並有簡短的禱告。」西德態度誠懇,尊重弟弟所信。西德起初覺得當基督徒很可憐,老是要記掛自己的罪。但當他漸漸認識基督信仰,明白歸入基督就必須與老我一刀兩斷,就決心要信就要徹底的信,不能怕人笑話;要麼就不信,而歸向基督也包括順服——神告訴你做甚麼,就做甚麼。 

  1884年寒假,西德自述道:「我每天靈修時,靜靜地思想,覺得心中戚戚,然後就禱告。」基督的呼召愈來愈確定,心中的疑慮一一解決。他知道不能拖延下去,「最後,我向所有人道別,起程前往中國,我的心穩定下來,決心歸向基督。」他和弟弟明德一起奉獻加入中國內地會,前往中國宣教。 

初抵中國
  1885年3月杜氏兄弟抵達漢口,楊格非教士安排了三個聚會,邀請外交使節、稅關官員及商人來聽他們傳講資訊。離開漢口後,他們前往漢中,沿途學習中文。 

  1886年2月,杜氏兄弟離開漢中,步行七天到巴中,在那裡傳福音和出售福音書。之後,再走四天路到閬中,繼而西行八天到成都,學習兩週後,回程150哩返漢中。5月杜明德被派到巴中;6月杜西德與三位同工離漢中南下,沿途派單張,7月重慶發生暴動,內地會宣教站全毀,五週後脫險回到漢中。 

四川西北部的工作
  1888年5月,杜西德與來自英國的董姑娘(Miss E. Marston)在閬中成親,婚後赴甘肅省傳道,並開始關心西藏福音情況。他們在西寧時看見藏族的福音需要,到松潘縣工作後,巡視了印度邊疆地帶,最後預備定居四川雅江縣。 

  1892年7月松潘縣暴動,杜西德夫婦駐守的宣教站受到嚴重破壞,夫婦二人遇襲重傷,幸有信徒王重義協助脫險。同年11月,他們帶同分別於1890年及1891年出生的兩名兒子返英國述職。期間,女兒於1893年出生。1897年2月杜西德舉家返抵上海,3月他帶領一批男宣教士到漢口再轉入西部,而杜師母與三名子女則到山東省煙台芝罘學校。 

向藏人傳福音
  1897年他在藏族自治州雅江縣開設新宣教站。在6月的報告中說:「我希望在松潘之南多開一個宣教站,由貴州來的毛教士(J. Moyes)和孟教士(E. Amundsen)主持……松潘沿著岷江,對面是進安回族鄉,在那兒有些熟悉的藏人……抵達故居後,見庭園依舊,就讓徐教士(T. Sorenson)安定下來,開展工作。首週有不少藏人來探訪,又帶來乳酪作禮物,更高興是邀請我們過訪他們的家鄉。藏人情隆,引起不少漢人猜忌,我們的僕人來自西藏拉薩,也引起不少人注意。我們又特別把故居改成適合藏人席地而坐的房間。」 

探索川藏邊緣地區
  1897年雅江宣教站建立後,同工常組成佈道隊入西藏傳福音。1898年11月,孟教士沿西北絲綢之路前往西藏拉薩,途中難覓住宿之處。後來在巴青路上遇劫,帶路的藏僕勸他暫回雅江。數週後,孟教士改從西轉南前去,經過一小國木里。1899年2月孟教士報告:「木里人口稀少,多散居在山洞穴內,必須花氣力去尋找,非一處可以發展的宣教區,木里大寺的喇嘛寺是這國主要的聚集地,其次是瓦爾和枯魯兩處喇嘛寺,這三個寺院分別是喇嘛王的居所,要行走數天才見到一些粗劣小茅屋和衣衫襤褸的居民。」據孟教士說:「地大而人口稀少,以致極其貧窮,皆因這寺廟系統……國王是三個寺院的主持,大多數喇嘛懂西藏話,但國民說的是木里話,在王的管制下,國中太平而無盜賊,平民稱他為活佛,當我們到達木里大寺時,受到上賓般的優待,有一房屋作居所,並有僕役和食物招待;是一個難忘的經歷。我們被邀請到他的居所,但沒有見面,我們留下一些福音書和單張作禮物。離境時,他送給我們大批糧食,並差一名嚮導帶我們到永寧。」杜西德曾於數年前到過這小國,他說:「他們的法規定下,一家若有三個男孩,一個要入寺為僧;有五個,就要兩個入寺為僧。如此,本已稀少的人口就只剩下可憐的國內小民去支持全國,換言之,這些小民是寺院制下的奴隸。」 

  孟教士其後到達藏族自治州的中心鎮,此地沿山建有多座壯觀的喇嘛寺,約有三千喇嘛住院。漢人官員說政府管不了他們,本地居民全是藏人,但他們不說西藏話,他們有自己的土話。這裡的人口與雅江差不多,是漢人和西藏貿易的重要據點。宣教士可在旅店接見多位訪客,但在街頭會受到喇嘛反對;他的藏族僕人便因帶洋人來此,受到拳頭的警告。 

  孟教士再東行往麗江,那裡有從四川和雲南來的漢人,與藏人和山地土著交換商品,像是個貿易中心。但街上遇到不少人喊叫「殺洋鬼子」!孟教士相信無法在此停留,便繼續南下,六天後抵雲南大理,獲宣教站安平治教士夫婦(Mr. & Mrs. J. Graham)款待。 

川藏邊緣地區的工作
  1898年12月杜西德從雅江給友人的信:「昨天接到嚴重消息,在接近川藏邊界的列衣,那裡的蘇教士(William Soutter)病倒了,同行的岳教士(J. A. Johansen)來信說他染上傷寒症,該地只有牛奶出售,再無其他物品。事隔十四天才收到這信,同工立刻組成救護隊,攜同醫藥和營養品前往……若路程順利也要十三四天才到。但岳教士來信時,蘇教士已病了一週,救護隊到達時已是第五週了,我們只能禱告交託給主。」杜西德在翌年1月9日信中說:「我心裡十分傷痛,我們的弟兄蘇教士已於12月19日在列衣離世。」蘇教士病逝時年僅三十五歲。 

  1899年英倫版《億萬華民》月刊中記載杜西德的西藏福音工作得到英國信徒的奉獻支持。他呼籲信徒為西藏福音工作及建立宣教站代禱。 

  1897年杜家多添一名男孩,1899年再添一名女兒。1899年4月杜西德來信:「在雅江工作困難不少,但亦有令人興奮的消息,在街頭佈道和福音堂傳福音時,遇到不少慕道者,包括漢人和藏人。今午我到城外一座喇嘛寺,探望一名在寺中排名第三的高級喇嘛,他已病入膏肓。我曾多次和他談到主耶穌的救恩,他母親說兒子已拒絕別的喇嘛為他祈禱,並說主耶穌會在天堂迎接他。但願有更多喇嘛像他一樣。」 

川藏邊緣地區特別通訊
  1900年初《億萬華民》月刊以〈西藏邊緣地區〉為封面專題報告,惟路途遙遠,消息傳遞需時而延遲了。報告中指1899年6月杜西德從雅江來信:「我們體會到黑暗力量很強,但感到必獲得最終勝利。我們在位處大街的福音堂附近有一座喇嘛寺,常引來一群人在寺前石階聽道。有一位年輕喇嘛,多次前來,專心問道。某天早上,我們在福音堂佈道後正要回家,這位年輕喇嘛隨後追上,一直到我們居所。自此,他常來我們這裡,參加查經班,聽福音,甚至招待來賓,直到他要回去茹龍。他帶了不少基督教書籍回去,並請我們為他禱告。另一位是老藏民,常帶著懷疑目光,與我們斷斷續續來往有數月之久。最近他受僱來作僕役,表現得愛聽福音。我一直教導他,他也專心聆聽,記下摘要。他大致明白所學,但無法知道他的信心有多少。不過他在外表上有一點改變,他丟棄了骯髒的老道袍,用肥皂洗澡,換上乾淨的外衣。他來福音堂後,遭千夫所指,批評他跟隨洋人;昨天才給兩名青年人打了一頓。」 

  杜西德也隨岳教士主理醫療工作,每天約有十二位病人來求醫。他分享說:「我懂拔牙手術,也做了七八次,其中一名病人深感滿意,回來找我再拔去三隻牙齒,也很成功,而我的工具只有兩把鉗子。」 

(下期再續) 

(作者著有《捨命的愛》、《回首百年殉道血》、《昔我往矣》及《永不言棄》。) 

參考資料:請到本會網站https://www.ccmhk.org.hk《傳書》電子版內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