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外表與內涵-從大教堂談起

問題少女來函

  我有一個問題,已困擾我多年,希望你們能回答。我是一個初信者,去教會大約兩三年(少年團)。我很喜歡我的教會和弟兄姊妹們,但始終有個疑問,就是:為甚麼基督教不能統一有一個總會呢?總好過像現在這樣鬆散。不錯,「鄰近有一間教堂」是好事,但放眼一望,全部都不同派系,不同名字(名字有些很相似,有些很正派,但又有些很邪門似的),又神神秘秘地租借其中一層或一個單位,過路人在外面就只看到它的招牌,叫人貿貿然怎敢上去呢?如果堂堂正正有一大座教堂聳立地面,氣勢雄渾,裝潢華麗,就不同了。(你很難叫非信徒不看儀式、不看外表,只看教義,對不?)就我的教會而言,找遍全教堂也找不到一個十字架裝飾物,對我來說自然覺得很不錯,但恐怕有些新朋友(尤其是一些注意儀容的)不敢苟同。我自己覺得,叫一個陌生人(完全無任何人介紹邀請的)自己走上去,就十分困難。有大教堂就不同,過路人見了,都會放心,並且覺得是一個「教」,也會比較願意踏進去。我想問,為何基督教會這樣,東一間,西一間(固然有些是由總堂發展出來的分堂,但始終都不是統一的)?說這樣易於照顧,但教堂亦可以分團契方便照顧。我問過導師,看過教會史,始終不明所以。到底一間教會怎麼發展起來?是否起初由兩三個人聚集,跟著人數漸增,覺得有需要,就租個單位,起個名稱,跟著向政府申請,如此這樣?……我還有很多問題,不過在這兒不方便問得太多。 


張宇理覆

  我把你的問題分成兩個,一個是教會外觀表面的問題,一個是組織、發展及註冊等問題。關乎行政組織、註冊等問題,一來有地方性,二來上帝沒限令我們非得怎麼做才可以;上帝容許人在這方面有自由,有彈性,多元化,可以各獻所長,百花齊放。你以為有統一總部及大教堂好,更多人以為目前這樣最好︱有制衡,避免腐化。你不能說別人都錯。這個不屬一成不變的真理範疇,我不想在這裡討論。我有興趣的,倒是頭一個問題。 

一、不玩群眾心理牌 
  第一,人性喜歡合群,往往不自覺跟著群眾走,見人多往哪兒,便往那兒。潮流風尚由此形成,買股票炒樓熱也是如此形成。中國古人早已有「人云亦云」、「盲從附和」等話來描寫人性心理。 

  無可否認,一個大教派,大組織,人數多,聲勢浩大,財力雄厚,人才鼎盛,名聞寰宇,威震武林,呼風喚雨,確能令人望而自慚形穢,自覺渺小,頓時失卻自信,自我懷疑,惟恐不跟著走,便落伍吃虧,於是趕快相信,放心相信,盲目相信。一個大教,就像大銀行、大公司、大企業、大醫院、大學校,大機關,本身就是最佳廣告,最佳信譽保證,確有利於引人入教。 

  但是,主耶穌並沒有用這心理戰術吸引人到祂面前。祂也沒鼓勵我們用這心理術領人歸祂。反之,祂多次用「少」與「小」來形容祂的跟從者。祂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七13至14)「你們這小群。」(路加福音十二32)「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廿二14)耶穌並不以「大」以「多」吸引愚民,祂要跟隨祂的人獨立想清楚,不人云亦云、盲目隨眾、把信仰的根基和安全感建築在人多勢眾之上︱如此一旦群眾散去,便信心溶化。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廿五至卅五節中記載,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耶穌反倒警告他們,要先坐下計算清楚代價。在約翰福音第六章中亦記載,很多人來找耶穌,耶穌不為挽留他們而媚世諂俗,曲意奉承,講些他們愛聽的話。耶穌跟他們談天上的糧,他們不滿意,很多人離開。十二門徒沒離開,耶穌反倒跟他們說:「你們也要退去麼?」上帝給人有自由選擇的機會,而且須是頭腦清醒的選擇,不是不慎中了心理戰的陷阱。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翰福音十二32)信耶穌要搞清楚所信對象,不是信「教」,信人多勢眾,信大組織、大架構。基督徒自己得小心、清心,別因為人多說我們信「教」,便糊裡糊塗,人云亦云,也跟著信起「教」來,甚至刻意打扮自己成一個教,叫人覺得我們「是一個教」,以吸引看重外表儀容和儀式的人。這不是耶穌的路。我們是跟從耶穌,別糊裡糊塗隨俗跟了世人。 

二、上帝的價值觀和人不同 
  不錯,在人看來,組織越大越好,大組織、大醫院、大學校、大銀行、大教、大國,身為其中成員,臉上也有光彩。但上帝的看法和價值觀與人不同。神子耶穌基督降世,選了當時亡於羅馬帝國的小國以色列,生在木匠之家,「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最羞辱的死法)(腓立比書二6至8)。耶穌為甚麼不以「大帝」、「大富豪」、「大救主」、「大明星」的身份出現,而是「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以賽亞書五十三2)「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十六8)上帝看重內心,過於能看見的儀式和祭物等:「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記上十五22)「你(神)本不喜愛祭物……燔祭你也不喜悅。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痛悔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五十一16至17) 

三、大教堂的見證力 
  你說,你不是為自己追求外表,是為過路人、非信徒、陌生人、新朋友,因為叫他們走進大教堂,總比走上一個住宅單位容易。(這其實不是教堂存在的目的。) 

  不錯,一座宏偉壯觀的大教堂,要比一個埋藏在招牌陣裡、必須千迴百折登樓尋門對號的小單位來得門戶開放,同時也能使人望而產生肅穆尊敬的心。可是你有所不知,這些正面感覺,全都沒有利於領人跟從耶穌。 

  例一:初期教會和近代在逼迫中的教會,信徒在家庭裡聚會,完全不能講究外表門面,當然談不上大教堂,但他們因有上帝的同在,有聖靈的能力,有愛心,有信心,靈性富足,結果見證最有力,人數增長最快。(參使徒行傳、保羅書信,及中國教會近代史。) 

  例二:宣教士離鄉別井,遠赴「福音沙漠」傳揚真道。初到一地,沒有一個基督徒,當然不能蓋大教堂,然而福音被傳開了,有人信了耶穌。看教會史、宣教史,你要發現,沒一個使徒、門徒、傳教士,是用建大教堂的方式來吸引路人信耶穌的。使人認識及接受耶穌的方法,是遵著耶穌的吩咐,「去」進到群眾當中,傳揚福音,如羊進入狼群,活出美好的見證——不是靠建立美崙美奐的大教堂吸引路人。 

  例三是個反證,西方國家有好些大教堂,佔地廣,建築美,然而因為裡面的人靈性沒落,沒作見證,失去信心,這些美麗的大教堂徒有外表,外面門可羅雀,裡面人數寥寥,終至人去樓空,關門大吉。 

  實踐證明,宏偉的建築物不是為上帝作見證和領人歸向真神的必需品。裡面的人(基督徒)比教堂重要得多。 

  當然,有一個大教堂,讓基督徒們能與眾聖徒一同敬拜上帝,彼此相交,學習真理,那是好事。能有以色列王大衛的心,自覺居所豪華,感恩圖報,起意奉獻財物,為上帝的名建殿,更是好事。如果只顧自己居住天花板的房屋,不理會上帝的殿荒涼,那是忘恩,對上帝不敬的表現。(參撒母耳記下第七章;哈該書一4至11) 

  但是,奉獻給上帝,須出於自願,奉獻得甘心,不是出於勉強(參出埃圾記廿五2;卅五21、29;哥林多後書九5至9)。你希望有大教堂,你應該頭一個出力,以身作則,先奉獻,就像大衛奉獻建殿的材料。即使你現在沒有力量,也可以此作你的心志和一生努力的目標。只是,你自己若沒行動,沒出一點力,光在那裡叫,強人完成你的心願,你會發現,這是極不智的處人處事與處己方法。你真會令人覺得你,如你自稱的,是個「問題少女」。聖經說:「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哥林多後書八2)。如果為了有大教堂的事,常耿耿於懷,諸多抱怨,靈性不長進反倒退,甚至和弟兄姊妹吵架失和,打個頭崩額裂,那肯定上帝不會喜悅。上帝更看重內心。曾有一個窮寡婦獻兩個小錢,主耶穌就說,她「所投的比眾人更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上,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路加福音廿一1至4)上帝看重心過於外表。那些用「有心」作藉口推辭不行動的人,上帝自然知道,騙不過祂。做個上帝喜悅的人,你自然知道應不應該建大教堂,甚麼時候建,建的目的是為甚麼。 

結語 
  至於你問到的其他幾個地方性問題,你可以請教教會牧師,留意一些公開聚會的海報,關心教會以外的機構,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但我覺得,你既是一個初信者,少年人,一不是預備建立與組織教會,二相信也不是打算奉獻金錢建大教堂,三更重要的是,你又不怎麼認識上帝,不大明白祂的心意,那你為甚麼不問一些基要真理,怎麼長進,怎麼認識上帝的問題,而要天南地北,東扯西扯,問這些不是最重要的組織和外表問題呢?顯然你不清楚甚麼是最重要,甚麼是次要的,所以一個不大重要的問題,可以把你困擾多年,消耗了你多年的精力。我勸你立刻回頭,停止這種消耗,好好追求認識上帝,在真道上打好根基,參加主日學、查經班,自己讀聖經,遵行上帝的教訓,在真道上造就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常為許多問題困擾。 

  「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麼?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麼?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麼,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麼?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六6至8)

  聯絡我們  
 
 
R_Bnnr_fbPage.jpg
R_Bnnr_apps.jpg
R_Bnnr_blog.jpg
行在愛中
宣教士天地
中信工場
佈道資源
Image Fil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