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九月号.总第545 期.第46卷.第9期    Bookmark and 
Share   
 
归回

  我和朋友聊天,谈到最常应用的圣经经文,我说,那肯定是诗篇第廿三篇。每次我坐上牙医的治疗椅,腹中诗书全不翼而飞,只剩下诗篇第廿三篇:「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与我同在;的杖,的竿,都安慰我。」朋友深表同意,说她也是一样。  

  先要声明,并非我的牙医不济,令我要走过「死荫的幽谷」,而是我有很多不好的经验,心理反应难以控制,恐惧挥之不去。默念诗篇第廿三篇可以令我放松;否则,看完牙医回家,会因为肌肉过分紧张,四肢和颈、背都酸痛起来。  

  其实放松对治疗有莫大好处,紧张不但令肌肉紧绷,血压也会上升。我的太极拳师傅告诉我,她曾摔跤脱臼,医院的大夫跟她说可以马上接上,不过她一定要放松。我师傅说那太容易了,我什么都不会,就会放松——打拳的基本要求就是放松嘛。她很顺利就接好了胳臂。  

  精神跟肉体是同理的,面对困难、压力,精神愈放松沉着,就愈能应付。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不过真是知易行难。一般人都是遇到难处就抓狂。  

  放松、放下,表面是不作什么,是被动、消极的。但它其实是一种合乎自然的正面、积极状态;人体在放松情形下有很大力量,也能作出很敏捷的反应。不过,更深入的意义是一种不张狂的态度:我不能靠自己解决问题,我需要帮助,我放下戒备,与帮助我的人合作。  

  圣经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以赛亚书三十15)人的不肯回归上主,其来已久。  

  创造之主并不是在创造以后就撒手不管,他一直看顾人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不过上主不是那种追着孩子喂饭的父母;他要求人放下自我中心,来到他面前安静,放手让他施展。但人,通常就是不肯这样做。  

  要接纳自己的有限,开放让人、让神帮助,是很难的。因为接受帮助,也不是只张开口让人喂饭,而是要听指挥作出配合的动作,那些配合可能并不合己意呢!  

  大多数人只想要安息,并不要归回。他们想的其实是自己不动不变就可得到安息,要按自己的意愿让事情发生,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放松本是一种自然状态,只是现在已成为要努力才能达到的情况了。人类坚持靠自己挣扎,是人类的悲哀。懂得归回的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