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守禮拜有甚麼好處?


  「忙了一星期,太累了,星期天最好莫如在家裡睡大覺。」許多人這麼說。

  又有人說,「時間寶貴,星期天有比坐在教堂裡唱歌、聽道更有意義的事要做。」 

  兩種說法都各有可取,前者自覺體力有限,承認需要休息,這正是守安息日的原意,合乎養生之道。後者愛惜光陰,尋求做事的意義,值得尊重。不過,兩句話都是從無神的觀點出發,所以非把健康和生產效益放在價值榜首不可,立論值得商酌。 

有神?無神?
  首先正視無神有神的問題。如果沒有神,世上的一切都出於偶然碰巧,那麼的確守禮拜沒有意義。不過,那時也不只是守禮拜沒有意義而已,根本連整個人生也無意義。有人會說:太偏激了!人間還有愛。你看父母為子女為家庭犧牲,多麼偉大!怎能說沒有意義?再看眼前科學的成就、科技之出神入化,顯示人類高度的智慧,怎麼說沒有意義? 

  問題是,無論怎麼偉大,怎麼聰明,最終還不是以死收場?若單從理性角度來看,假如沒有神,沒有永恆,人生的一切絢爛光彩都不過如皂泡上的彩虹,嘟一下子,就隨皂泡破滅消失。 

  如果死了就是完了,人生一切不過如鏡花水月,或像一場戲,我們粉墨登場,熱鬧一場,又自以為偉大一番,就謝幕辭世,那有甚麼意義? 

  人的價值其實繫於永恆。 

  有人因此說:所以你們要做出一個上帝來。 

  這是本末倒置。不是人做上帝,是上帝造人。科學自牛頓起,就發現自然界裡有定律──非常穩定,可供人計算、研究、重複做實驗,絕非碰巧今天這樣,明天別樣。可是偏有無神論、唯物論與進化論者提出,萬物是經億億萬萬年,由千千萬萬個盲目機遇碰撞而成,因此沒有創造主,沒有存在的目的。 

  這只是假設,但這假設碰上了人的愚昧自大,便同聲相應,同氣相投,迅速結合,如乾柴烈火,又如野火燎原,造成了近代思想文化主流。使我們一生下來,便在這文化空氣中呼吸,腦子被裝上了無神程式,也懵然不察,還以為天經地義,永世不滅的真理。 

  那裡想到一九六四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羅伯特威爾森意外發現「宇宙背景微波輻射」,證實了大爆炸論(The Big Bang Theory,威爾森因這發現獲一九七八年諾貝爾物理獎)。根據大爆炸論,宇宙起始時,萬物是以一秒中千萬分之一時間產生──根本就沒有時間讓物質亂碰亂撞億億萬萬年。 

  天文學家Fred Hoyle說:「宇宙在開始前的一剎那,便需要知道以後要怎樣,才可以開始。」譬如宇宙在大爆炸前需知道在一秒鐘內有多少型的微中子(neutrino),才可以調整膨脹速率,來配合所產生微中子型的數目。近代多位著名物理學家發現,許多在物理學上看似毫不相關的數值,都是產生生命所必需的,其中只要有絲毫變動,原子便不能結合,生命也無可能。 

  一九六四年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之一的湯氏(Charles Towns)說:「很多人感受到宇宙的定律中含著智慧。」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卜氏(John Polkinghorne)說:「當你知道自然律必須絕對精密方能產生宇宙時,你就知道宇宙的存在並非偶然碰巧,而是背後有一個目的和意義。」有評論家預測,科學在廿一世紀的角色,將不是宗教的死敵,而是與宗教攜手合作的好伙伴。 

  如此看來,要再堅持無神論進化論和唯物論,便是自己決定落伍,停留在十九世紀的科學知識中!

  既然上帝存在,守禮拜──敬拜創造主,便是理所當然,不但有意義,而且即使我們不明其意,也當尋求其中意義。 

守禮拜的好處
  第二,我們了解一下守禮拜有甚麼好處。 

  美國醫學界在這方面所提供的研究報告,給我們不少啟發。其中一個報告說: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長者,血壓比不上教堂的同輩要低,就是說,患心臟病或中風的機會也較低。研究指出,每週上教堂做禮拜一次、有祈禱習慣,或每日閱讀《聖經》的長者,患上危險性高血壓的機會,比較少此類活動的人低四成。 

  此外,一九九九年八月,美國醫學界又發表一項全面有關宗教與死亡率關係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上教堂的人要比不上教堂的人長壽。安那堡密西根大學社會學家穆西克和豪斯說,在相同的健康狀況下,七年內不上教堂的人,在此期間的死亡率,要比經常參加宗教儀式的人高三分之一。豪斯說,參加教會「能像溫和運動及不吸菸一樣,延長生命的期限。」 

  美國全國健康照顧研究中心的拉森說,這項研究報告,證實了最近其他若干研究的結果。 

  不知道守禮拜有何好處,並不表示守禮拜沒有好處。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所知的甚少。許多「好處」、「害處」並非一目了然。醫學界不知花了多少時間、人力、物力,方能證實吸煙的害處。在未有這方面知識的期間,多少人因為吸煙而死亡!又譬如睡眠,很多重視生產效益,或想把握時間盡情行樂的人,直到如今還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覺得應當善用寶貴光陰工作生產,或者盡情享受人生。可是,根據近年醫學研究報告,睡眠不足不但使人疲倦,腦筋不清,而且削弱身體的抵抗力,甚至縮短壽命。怪不得耶穌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二十29)──那不知道電器和汽車結構,卻因信心,而依照廠商的《保養說明書》去做的人,有福了。 

  守安息日就像「人」這產品的《保養說明書》裡的一項。守安息日不只是十誡的一誡而已,它有別於其他九誡的地方是,安息日起源於人類被造後的次日:「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世記一28至二3) 

  從時間上來說,守安息日比其他誡命更早存在,甚至可說是「與生俱來」。律法都是為過犯添上的(加拉太書三19),即都是為亡羊補牢、糾正錯誤而設。在人與造物主關係尚未破裂前,不需有前三誡的存在,曰:「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這些誡命,都是在人離開上帝,糊塗以後,亂拜一通,褻瀆上帝,才需有的。 

  後六誡:「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出埃及記二十1至17),也是因為人際關係遭受破壞,彼此傷害後,才須設的。 

  只有守安息日,是人和上帝關係還良好、與人關係又尚未破裂之時,上帝便早設定,並以身作則實行的。可以說,守安息日是人被造後,第二件看著上帝做的事(頭一件是賜福給人)。如果說,學習最好的方法是模彷,那麼從上帝以身作則,叫人模彷守安息日,便知道守安息日如何重要。其後守安息日被隆重列入十誡之中,緊接著人與上帝的關係的誡命之後,先於人際關係的誡命之前,就可知道守安息日並不是可有可無。 

  然則守安息日的原意,既非為修補人與上帝的關係,又非為修補人際關係,那它有甚麼作用? 

  這方面主耶穌說得十分清楚:「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馬可福音二27)原來,安息日是為我們的好處。 

  事實證明,如果我們每星期工作七天,一年工作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休息,那必很苦,不但我們的身子要垮,精神也要崩潰,而且工作效率也必大為削弱。雖然現在的社會有很多成功人士患上工作狂,樂於埋頭苦幹,他們名成利就,為別人羨慕。但是,切勿羨慕太快,多少事業成功的人士犧牲了自己的家庭子女,然後痛心疾首收割自己所栽種的苦果。 

  安息日是為我們設立的,原意是賜福──是我們的養生之道,並不是為了束縛人。當初上帝造人後,就賜福給人。次日,上帝便「安息了。上帝賜福給這日,定為聖日。」這日是特別蒙福之日,是神聖之日──不是說別的日子不好,別的日子都甚好,只是還有更好、更蒙福、更神聖的,就是安息日。 

  聖經談到安息時,所用的是「舒暢」、「享受」等美好字眼;進入上帝的安息,即進入上帝的美福、救恩和應許(出埃及記卅一17;利未記廿六43;申命記十二9;希伯來書四9至11)。守安息日代表解除勞苦重擔;進入永遠的安息更是從「你必終身勞苦……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的咒詛中獲釋。 

  我們在安息日休息,是符合養生之道,但這不過是局部的好處而已。人不只是物質,我們的心靈也有很多重擔、創傷、飢渴、惶恐──這些,根據醫學研究報告,都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人需要來到造物主前,卸下身心靈的重擔,向祂傾訴內心的苦痛,讓祂醫治我們,充滿我們,校正我們的錯誤,赦免我們的過犯,給我們智慧力量處理人生種種問題。如果我們覺得人生歡愉滿有恩典,我們就更當向上帝感恩。星期天就是無牽無掛,不須趕工趕約會的一天。那天我們可盡情親近上帝,向祂傾訴敬拜,獻上衷心感謝讚美,並學習認識祂的旨意。 

  可惜我們因為智力不足,常常福禍不分,我們追求快樂幸福,卻常身在福中不知福,輕易就拋棄手頭的福,去攫取災禍,為自己和他人締造了多少苦惱。我們是地球上唯一能自我「保養」的受造物──只要我們相信並遵照上帝的話去行。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十一28)。惟有上帝能使我們心靈得安息。睡眠與體力休息確實對我們身體有好處,但守安息日(包括敬拜上帝和休息)讓我們身心靈一同蒙福,一同從新得力。甚至,當我們年老力衰,因為信靠上帝,也能內心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後書四16) 

  聯絡我們  
 
 
R_Bnnr_fbPage.jpg
R_Bnnr_apps.jpg
R_Bnnr_blog.jpg
行在愛中
宣教士天地
中信工場
佈道資源
Image Fil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