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1月號.總681期.第58卷    Bookmark and 
Share   
 
人生省思
「非同凡響」的基督徒人生

 

  最近香港上映了一齣題材很特別的電影——《非同凡響》,內容圍繞一群特殊學童參演音樂劇,電影中的三名主角一開始並不情願參與演出,但在籌備過程中,卻改寫了三人的人生。 

  徐老師,在特殊學校任教音樂,一直渴望能轉職主流學校。直至在統籌音樂劇的過程中,重新確認特殊學童的價值,願意繼續在特殊學校任教。 

  珈豪,Band 3學校學生。在參與音樂劇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攝影的興趣與專長。特殊學童珈朗是他的弟弟。 

  思穎,Band 1學校學生,公開試及媽媽的期望令她喘不過氣來。在與特殊學童相處中,刺激了她探索自己的理想,發現自己想成為廚師;但事與願違,在媽媽的壓力下,她被要求考入主流大學,也被迫放棄演出音樂劇。 

  這電影帶給筆者許多感受與思考,因它不單反映特殊學童的處境,更透視了香港社會的現況,是基督徒同樣會受到的衝擊。 

  現今香港人普遍工作量繁多沉重,令人身心長期疲乏,看不見工作的意義。而當從事的工作並非個人興趣和專長,特別是在主流社會難以維生的,如音樂藝術、運動等,那份無奈感更大。在如此艱難的處境,基督徒又如何體會上帝賦予每個人的獨特人生呢?筆者從《非同凡響》三位主角的故事中,反思基督徒活出非凡信仰的祕訣。 

轉換眼光 發現意義
  徐老師以往認為難以改變特殊學童,幫助他們融入主流社會,經校長開導後,她的價值觀改變了,開始欣賞每位學童的不同。有時我們感到自身的工作沒意義,是因為價值觀沒有更新,抱持世俗觀念,自然看不到工作的價值。 

  又如,偏差的觀念也會影響基督徒的工作視野,誤以為直接傳福音才算「屬靈」。筆者數年前曾在區議員辦事處做助理,當時認為解決民生問題並不能改變人的信仰及道德,因此做了三個月便辭職。現在視野不同了,明白到人的需要是多方面且互為影響,幫助市民解決民生需要實在也是愛心的見證流露。因此,每份工作都有體現價值的空間,特別是信仰價值,更有待我們發掘。 

不甘心被倒模 以愛發揮才能
  珈豪最初之所以反叛,是因讀書成績差,未達主流教育制度標準,因而自我價值迷失,直至他發現自己在攝影方面的興趣及專長,人生才走上正軌。在香港主流社會氛圍下,成功的定義往往是「擁有學位,取得高薪厚職」,許多人的個性與理想就此被埋沒。然而,上帝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和才能,每個人的價值都是上帝所肯定的,並非由主流社會界定。 

  若讀者的工作是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那真的感謝主;若是不然,在客觀條件許可下,筆者鼓勵讀者另尋發展;即使環境暫未許可,也不要放棄理想,在公餘時間繼續操練自己的才能,等待機遇到來。 

  不過,在發揮才能的過程中,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愛。珈豪的人生有所改變,除因找到自己的專長,也是和智障弟弟恢復親情,彼此互動很有關係。若沒有愛,即使大有才能,只怕變得自高自大,批評別人。惟有出於愛上帝愛人的心,才能真正讓己讓人受益。 

化被動為主動 預備更美將來
  在電影中,思穎的未來如何,並沒有清楚交代,給觀眾留下聯想空間。筆者認為思穎即使迫於現實要考入大學,仍可追尋理想,例如:在課餘時學習廚藝;畢業後先工作數年儲錢,然後才開餐館。筆者的興趣是唱歌與寫作,但現時需從事收入和工作時間較穩定的倉務員以謀生,同時繼續操練唱功和文筆,定期在街頭演唱和投稿,等待機遇。 

  另外,即使現在的工作未必是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卻能磨練自身性格,並學習到其他技能,他朝機遇來到,就能以更成熟的生命發揮上帝所賜予的才幹。筆者過去曾從事復康及安老服務,從中操練了耐性和細心;現在從事倉務員,提升了獨立解難的能力。雖仍未清楚上帝將帶領的道路,惟相信一切的工作歷練對自身的獨特人生必有幫助,因上帝使萬事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在合適的時間會為我們開一條通達的道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