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2月號.總682期.第58卷    Bookmark and 
Share   
 
真實故事
跨越職場迷思

 

  我自1971年開始工作,在職場四十多年,為前奧運馬術公司行政總監。職場上存在「身」、「心」、「社」、「靈」四大似是而非、對錯難分的迷思,要如何跨越呢? 

「身」的迷思:身不由己
  我們是否身不由己,被逼工作的呢?又或者,會否未想離開工作崗位就被逼退休或辭職?工作上是否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所能控制? 

  現今許多人都討厭上班,對工作欠缺熱情,甚至感到難以平衡工作與家庭,這牽涉時間與優次的管理。現代人花太多時間在電子產品或社交媒體平台,如臉書上,以致時間緊迫。有效的管理才能幫助人分辨甚麼是重要與緊急的事,也才可按著事情的優次管理時間。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將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做,以致難以把事情做好。時間管理上著名的「80/20定律」提到,人們花80%時間做20%的事,只餘20%的時間做80%的事,結果當然做得不好。明白這個定律,將事情定出優次,好好運用時間,才可做好事情,甚至做更多事情。 

  我們不要像條死鹹魚,任由工作擺佈。聖經教導我們要做好本分,「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將人生擺上給上帝(參羅馬書十二1)。因此,我們要明白上帝的教導,知道生命的優先次序,過自律的生活,做好自己。 

「心」的迷思:心儀事業
  你可試用四個「C」來評估自己現在的工作,是否你所喜愛的。 

  一、能力(Competent):包括知識、技巧及個人質素是否與工作崗位配合。這不是指入職時的能力,如學位等,而是指繼續做下去的時候,你是否仍然勝任。 

  二、好奇心(Curiosity):工作能否挑起自己的好奇心,還是沉悶刻板、一成不變?舉例,有一家航空公司採用多種不同的油,這創意方法減低了整體的耗油量。只要我們在工作中仍存好奇心,就可作出改變。 

  三、使命(Calling):這像教會提到的召命,即感受到上帝的召喚為祂作事。在工作上指對負責崗位的熱情或負擔,即使薪酬較低也能得到滿足;相反,缺乏熱情則難以享受工作了。我在2003年離職後,找到新的使命,參與教育及寫作。 

  四、薪酬(Compensation):薪酬不一定指金錢,它有很多衡量的方法,它也不是唯一衡量工作價值的指標。有些工作薪酬較低,但能引發好奇心、興趣,或令你有使命感,這也是一種薪酬,若計算其中,也不失為一份好工作。 

  聖經說「心意更新而變化」(參羅馬書十二2),不必用金錢和世人的世界觀衡量工作價值,心態要跟從上帝而蛻變,不要跟從這個世界。 

「社」的迷思:
  社交人際在職場上,人們為了拉關係及得到好處,常討好別人,以為有人「關照」,但當對方離職,就頓失倚靠;更有不少人愛「埋堆」(投其所好、結夥)。我情願用誠意與人建立關係,不會盲目奉承,雖然也曾受到傷害,但感謝上帝至今仍很恩待我。 

  碰到職場是非,有人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有人在背後幸災樂禍;碰到不合理的事,有人忍氣吞聲,也有人一味奉承。更有些人缺乏自信,一旦沒有手機在身,就感到與人失去連結。 

  要跨越「社」的迷思,耶穌說要學習「多走一里路」(參馬太福音五41),別怕吃虧,甘願付出;更不宜論斷人,要使人和睦,不參與惡意批評。當我聽到別人說是非,通常都會走開。別以為單單聽,不作聲就沒問題,有時候人言可畏,你單聽也有可能被指為有分參與。所以,碰到這種情況,走開為上;若有意見,宜當面跟對方說清楚。 

「靈」的迷思:靈的滿足
  甚麼是心靈的滿足?它可以是工作上受老闆讚賞、獲同事欣賞、工作順利、升職加薪、消閒的喜悅、旅行等,但這些都是短暫的。讚賞可能轉瞬即逝,此刻讚你,下一刻就變臉。真正的心靈滿足、真正的平安及喜樂,是從上帝而來,祂每天與我們同行。我每晚臨睡前都會禱告,即使工作遭遇多大壓力,也會藉祈禱交託,因此睡得安心。 

  靈裡滿足最重要的是:「虛心的人有福了」(參馬太福音五3)。「虛心」原文是指心靈貧乏,我們不能靠博士學位、家財豐厚、住大房子等得到靈裡的滿足,倒要意識到自己心靈貧乏,惟有倚靠上帝,讓耶穌基督住進我們心裡,才是生命真正的滿足與喜樂。 

  盼望大家跨越以上四個迷思,在職場上愉快工作。 

(本文是袁海星博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
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