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中信月刊

年份 
分類 
2021年6月號.第60卷.第6期.總第710期
真實故事
放羊孩找到烏托邦
潘樂遙



  我自小跟爺爺嫲嫲住,每星期只見父母一次,因他們的工作非常忙碌。父母說這是「放羊」的養育方式,給我自由和尊重。他們從不過問我的學業,只在意我的品格。父母不常在身邊,好處是我很早便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鍛鍊了獨立的個性;但也常感孤單,需要心靈慰藉。

初遇烏托邦
  高小時,家裏頻出意外:先是表哥偏頭痛發作,然後是媽媽重傷入院。當時我親眼看見身邊的大人如何在艱難中懇切為表哥和媽媽禱告,最終兩人都渡過難關,令年紀小小的我對這位耶穌充滿好奇。雖然之後跟着爸爸星期日去教會崇拜,但對耶穌的認識依然膚淺。

  兒時我眼中的上帝充滿能力和慈愛,是我在孤單中的心靈慰藉。高中時因在教會多了讀聖經,對上帝的認識加深了,祂的話語(聖經)更是我成長的指引。進大學後我對上帝更是眼界大開,來自五湖四海的基督徒同學聚在一起,分享如何蒙上帝改變生命,加上在大學團契的學習和參與,使我對貫穿歷史時空的上帝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原來祂希望與我們建立緊密關係。

  上帝的國度在乎公義、和平及喜樂(參羅馬書十四17),正是令人嚮往的烏托邦,亦是不少大學生追求的理想。而我的信仰生命正是在大學時期才真正回轉。

  回想以前的我十分自我中心,從不理會別人感受,對愛情的態度也是如此。大二那年男友向我提出分手,我第一個反應竟是埋怨上帝!感恩的是上帝引領我知所反省,發現是自己的不足才致分手,便誠懇向上帝懺悔,祂沒有計較,並鼓勵我重新振作,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

關係的重建
  分手前我是一個樂觀、無憂無慮的人,只因常忽略身邊人的感受,更遑論分擔其痛苦。上帝使我從教訓中成長,開始願意聆聽,不再無動於衷,漸漸能敏銳周圍的苦難,愈發感同身受;遂嘗試靠着上帝給我的愛心和耐性,真誠地與有需要的人同行,沒想到因而收穫到真摯的友誼,這對身為家裏唯一孩子的我非常寶貴。尤其在我不開心或家人有事時,大學團契的同學都會聽我傾訴,給予支持、鼓勵與陪伴。他們的同行使我不再感到孤單,並得着從主而來的力量面對一切。

  上帝知道我已學懂珍惜關係,就給我與家人修補嫌隙的機會。比如我很怕與姑姐相處,因她常不自覺說出令人難堪的話。有一次她想閱讀我在信仰路上的分享文章,但我怕她知道我的經歷後會落井下石。正猶豫之際,上帝提醒我不可與人有嫌隙。於是我禱告,求祂不要讓姑姐傷害我的情感。奇妙的是,姑姐讀過我的經歷後,不但沒有像平時般嘲弄我,反說文章很激勵她。那刻我才發現姑姐誠懇的一面,從此對她改觀,關係也不再一樣。

  另外,爺爺與嫲嫲之間嫌隙甚深。我從小由嫲嫲照顧,自然也對爺爺存偏見。記得一天爺爺約我單獨去飲茶,因不喜歡跟他獨處,平日的我必定拒絕。但上帝再次提醒我要修補關係,於是我嘗試踏出一步,陪爺爺去飲茶。沒想到席間爺爺竟向我傾訴心事,說自己信主後已改變了很多,他也看到我上大學後改變了不少。傾談間我對爺爺了解多了,對他的不滿也隨即煙消雲散。過去因被惱恨蒙蔽,我對爺爺的改變竟視若無睹,使我非常愧疚。之後我不再抱怨爺爺,而更多去關心他。

  前年媽媽突然昏迷入院,醫生卻找不到原因。在媽媽留院約一個星期裏,我和爸爸天天探望她,彼此多了傾談,我更分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向雙親隱瞞的祕密。想不到媽媽的昏迷,增加了我和爸爸的溝通和了解,父女倆在互相支持下渡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刻。

上帝裏的烏托邦
  修復關係雖不容易,卻非不可能,只要願意順從上帝的帶領,祂必幫助我們。當明白上帝喜歡人與人之間彼此相愛,我就藉着讀聖經、禱告和實踐真理,學習關心周圍的人。記得一次在學校餐廳跟一位陌生女孩聊天,她提到自己遭遇了很多挫折和不公平的事,內心充滿絕望和憎恨,經常想着死亡。她的分享很沉重,我不懂反應,但我的朋友堅定而誠懇地對她說:「你在主耶穌眼中是十分寶貴的⋯⋯」女生聽後激動落淚,我們靜靜地陪伴着她。當更多安慰的話只會顯得辭不達意時,惟有在心裏默默為她禱告,祈求慈愛主親自安慰,引導她走出憂傷的幽谷。

  校園裏不乏心靈空虛、痛苦的人,若他們能感受到主耶穌的愛,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也許不會輕言放棄。今年我將大學畢業,志願是可投身助人的工作,如扶貧或推動多元民族共融等,冀上帝使用我傳遞祂的愛和盼望。世人夢寐以求的烏托邦就在上帝裏面,惟有祂方能帶來真正的公義和愛,祂有能力改變世界,感恩自己已經尋到,但願更多人能得着從上帝而來的愛和盼望。
 
(何在凡採訪)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