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香港自去年中因修例事件引發的連場社會運動,及至去年底爆發至今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香港人經歷的,有如在傷痛、憂懼、躁動、糾鬱的漩渦中泅泳,既疲乏又無奈,更是百感難表,積屈難申。基督徒是社會大眾一分子,自亦如是,可幸我們有一位願意垂聽禱告的上帝,讓我們申訴抒鬱。然而,艱難的現實、心靈情志的紊亂、長時間的抑制和等待,正考驗著我們的禱告。
本刊是期封面故事:逆程中的禱告,特別收集了多位基督徒在此期間在禱告上的疑難,經綜合整理成六條提問,並邀請了郭鴻標牧師在下文中逐一回應。
保羅在患難中的禱告
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 2 至 7 節:「
我們為你們眾人常常感謝神,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們,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地記念你們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被神所愛的弟兄啊,我知道你們是蒙揀選的;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甚至你們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
第 6 節提到在大患難的處境,與我們面對去年的社會運動和今年的新冠病毒疫症情況不同;但是感受上十分接近。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弟兄姊妹在大患難中經歷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效法保羅及他的同工,目標是效法主耶穌基督,成為很多人的榜樣。保羅在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弟兄姊妹禱告時,於第 2 節提到三方面: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保羅禱告的重點不是逃避患難,而是信徒在信心、愛心、盼望上成長;同時,有從信心、愛心、盼望發出的行動;並且,效法他(保羅)及同工、更要效法主耶穌基督,成為眾人的榜樣。
對六個禱告疑問的回應
疑問 1:大半年來一直禱告,情況卻每況愈下,有教牧說這是末世,正如聖經說,情況一定會愈來愈差。那麼受害受苦的人是否都被「計算」在末世之中,無可避免,禱告也不能改變?若不能改變,禱告還有意思嗎?
有些事情人力可以改變;有些事情人力不可以改變。例如香港三年八個月淪陷,當年的人禱告也不能改變事實。德國侵略歐洲,當年的人禱告也不能改變事實。不過,懇切禱告、虔誠禱告可以使人有勇氣繼續活下去,盼望改變的一天。
疑問 2:現在的感覺像是十個煲卻僅得兩個蓋,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太多的受苦受害者,禱告守望的需要不斷增加。經常覺得需很多時間方能好好將一切近近遠遠的需要禱告,似是時間上負擔不了,難道禱告也要「斷捨離」?
我們可以列一份禱告表,由星期日到星期六,由近到遠,提名禱告。既然神感動你禱告,你應該每天清早起來的時候先禱告,十至十五分鐘,然後讀聖經。筆者每天為家人、病人朋友禱告;主日為建道神學院;星期一為相關教會的牧者、執事、弟兄姊妹禱告;星期二為教會門訓小組成員禱告;星期三為歐洲的德國及英國華人教會禱告;星期四為服侍歐洲華人教會的團隊禱告;星期五為歐洲的荷蘭及法國華人教會的團隊禱告;星期六為歐洲的朋友禱告。
疑問 3:心中有個疑問,當一班人一起為一件事祈禱,如是為單一或直接的事(例如為某人健康或工作),當然沒問題;但若為一件複雜的事,如社會或世界的事,禱文會包含較多內容、個人情感或不同意見時,有時會未能真正「同心合意」的祈求,很難說出「阿們」,怎麼辦呢?難道只找同聲同氣的?或儘量一個人祈禱?
教會的公禱,要兼顧不同持分者的感受,往往在表達上作出調節。一般來說,教會的公禱內容基本上是對的;不過對某些弟兄姊妹來說可能是「不夠平衡」,不是「各打五十板」。當然有教會的公禱內容是有「傾向性」的,對持不同意見的弟兄姊妹來說難以說「阿們」。每個人有權選擇心靈相通的人一起禱告,這是基督徒的自由。
疑問 4:聖經有很多例子說神會報應惡人,但怎麼我目睹香港的惡人還未有報應!私下有疑問是否真有報應?難道神的公義同我心目中的公義不同?我是否為神「自圓其說」?唔明!唔明咁點繼續禱告?
當我們讀舊約聖經的時候,猶大國於主前 586 年被擄,他們不是一年兩年被外族統治,而是長時間過著「二等公民」的生活。在這種患難中產生了以賽亞書對彌賽亞的盼望;到耶穌出生的時代,路加福音二章25 至35 節記載,西面稱頌神說他可以安然而去。「盼望」是在看似無望、甚至絕望的環境裡,一種屬靈的洞見。
疑問 5:禱告求黑暗消散,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社會事件後,又遇到疫情。神聽禱告嗎?我聽到的教導說神必聽禱告!但情況只見愈來愈壞,是我「祈錯禱」嗎?沒按神心意祈禱?那我曾作的祈禱都報廢、沒用嗎?
歷史不是依照人的意思前進。在二次大戰後出生的香港人,生活在中國正沉睡,而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心、中國對外窗口。香港人習慣了物質豐富、經濟起飛的年代。現在中國崛起,對內嚴格規管宗教活動,對香港的民意寸步不讓。我們需要回想文革時代教堂被封、聖經被禁、沒有幾個人公開承認自己是基督徒,他們在極困難的環境堅持信仰,向看似沒有聽禱告的神流淚禱告。這方面的屬靈經歷實在是香港基督徒的榜樣。
疑問 6:面對社會公義不彰極悲憤,不想禱告。再次到主耶穌面前,我仍不想禱告,怎麼辦?
我們相信神審判的信念,需要通過理解成為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整本聖經見證神的應許與實現,由創世到末世。我們讀教會歷史,能知有無數的信徒殉道;我們看當今世界,能見有很多地區面對宗教逼害。成為基督徒就是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參與一場屬靈爭戰。我們需要調節內心的感受,對不公義的事憤怒並不能改變事實,我們需要勇氣、智慧,將自己的人生交給神管理,說應該說的話,做應該做的事。
起來迎戰吧
我們看看啟示錄十二章 7 至 17 節教導我們:魔鬼在天上沒有地方,他和他的使者被摔(
eblethe)在地(
gen)上。第 12 節指出,地與海有禍了,「屬靈爭戰」確實在地與海發生。魔鬼怒氣發作來攻擊我們,他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更加強烈攻擊我們。第 11 節說他們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
to haima tou Arniou)和他們道的見證(
ton logon tes martyrias auton),及他們也不愛惜自己的性命(
ouk egapesan ten psyche auton)以至於死(
achri thanatou)。第 15 節:「蛇就在婦人身後,從口中吐出水來(
hydor),像河(
potamon)一樣,要將婦人沖去。」魔鬼攻擊神的子民,情況危急。第 16 節:「地卻幫助婦人,開口吞了從龍口吐出來的水(原文作河)。」啟示錄十二章 17 節提醒我們,魔鬼因無法攻擊神的子民就發怒,並準備攻擊神子民的兒女,就是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當我們看見教會遇到攻擊,外面世界急速改變,很多人的人生出現危機,你有沒有感到神正在呼召你呢?你有沒有預備自己被神使用呢?願神祝福各位。阿們。
(作者是建道神學院神學研究部主任、神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