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12年8月號.第20卷.第4期.總第118期
舐犢同行
以神為中心的家庭
麥張偉芬

  有兒童曾對我說:「我從未見過父母在家中祈禱(除了謝飯外)、唱詩及讀經。」我想:這位兒童會否感覺父母所信的上帝只在教會中,不在家庭中;既然這位「神」看來都不重要,為甚麼我們每主日要參加教會聚會呢?因此我要在此呼籲:基督教教育要回歸家庭。最偉大的神學院在哪裡呢?──在家庭中。


以神為中心的生活
  
現代家庭的下一代在屬靈成長上,有很多障礙:若子女不在基督教學校就讀、長時間交給無神論之外傭或課外活動之導師教導,加上傳媒世俗化的入侵,試想我們每天可傳遞上帝話語給下一代的機會是否很少,甚至近乎零呢?大家在屬靈餵養上,是否營養不良?加上教會之教導,是以概括性及集體性為主,未能對應個人需要。而且參加教會聚會時間,因年齡有別,多是分散式聚集,例如:成人崇拜與兒童或青少年崇拜是分開的,所以一家人未必能掌握各人信仰之發展和胃口。這樣,撒但隨時可以「靜悄悄」入屋,干擾家人的信仰價值觀。兒女踏入中學,他們自急不及待要離開上帝及教會。

  「家庭祭壇」或稱「家庭崇拜」是指住在一起的基督徒(包括同住的祖父母或兄弟姊妹或其他家人,甚或有未信的家人,願意的,就可以一同相聚。)用一段時間圍聚唱詩歌、讀聖經及同心禱告,親近上帝及敬拜祂,以見證一家人生活都是以上帝為中心。也為了兒女將來成家立業時,肯讓上帝陪同出發及上路。

  挪亞是第一位家庭代表「築壇」獻祭,這是洪水過後,一家人知恩圖報,他親自動手,下苦工,慢慢完成,是人向上帝回應之動作。亞伯拉罕有四次、以撒一次、雅各兩次「築壇」作記號,求告耶和華的名表達自己家庭初到陌生環境,在信仰上是與當地人有分別的。出埃及後,上帝更提醒父母用各樣方法,在家也要建立兒女與上帝的關係(參申六4-9)。約書亞在遺書「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崇拜)耶和華。」(書廿四15)申明以色列人今後無論在群體中,或是個別家庭中,也要敬拜上帝。在大衛統治時代,亞薩更吩咐不可向子孫隱瞞耶和華的美德、能力和奇妙的作為(參詩七十八4)。至新約時代,信徒天天在家相聚擘餅、讚美上帝;好像告訴我們屬靈牧養必須在家中實踐。


全家在主裡建立生命
  
在一次「家庭祭壇」時間中,十歲的小兒子分享詩篇七十一篇 5 至 8 節時,述說他曾在放學途中,被同學欺侮,甚至打他,但想起主耶穌是他的避難所,就不怕;並慶幸神阻止他心中的魔鬼,使他沒向對方還手。他更強調第 8 節:「祢的讚美,祢的榮耀終日必滿了我的口。」從分享中,感謝上帝預備這平台,讓他說出自己生活的點與滴。

  踏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心靈會有很多呼喚,例如:「我是誰?」「我有甚麼角色?」「唉!我讀書好辛苦!」「我不想去教會!」「我幾時可以拍拖?」「家庭祭壇」就是開拓一個歡迎上帝同在的環境,有心事,就藉著彼此守望,把心靈與上帝掛鉤,此時父母就可作孩子們的心靈同伴;若心靈的疑惑能夠得到舒緩,屬靈的力量就會出現,孩子就擁有更大的安全感和信心。更甚的是,心靈得到滋養照顧,更可防範道德上的軟弱。

  父母若與孩子自小建立心靈溝通的關係,其實是彼此傳遞關心、體會和接納的信息,讓大家敢於面對生活中錯綜複雜的挑戰,亦可肯定子女的屬靈能量和洞察力。在我的經驗中,我要告訴我的孩子,這個家庭是以上帝的恩典為基礎,家中各人的生命,均可同時容讓上帝繼續建造,所以「家庭祭壇」能夠拓展這三角關係:上帝、子女和父母。

  使我最難忘的是:第二子是一名少說話,內心很多掙扎的人,他現時已十八歲了,他每次祈禱時,第一句說話就是先多謝上帝給我們這個時間。我內心很感動,因為對於這名年青人來說,他很珍惜此時刻。在他八歲時,我曾往埃及短宣,丈夫說當時他在「家庭祭壇」時間,用盡〈埃及王子〉卡通片情景為埃及人祈禱。還有,當兒子們為我即將在主日崇拜中講道而祈禱時,他曾向天父說:「希望媽媽講得明白」,讓我感受到他的關懷。


建立家庭祭壇
  
如何建立「家庭祭壇」呢?

  祭司:子女年幼時,父或母皆可作祭司。有此意念時,父母先祈禱商量,隨著開家庭會議,讓其他家人有心理準備。不過,父母必須有一顆願意服從上帝話語的心,才能把兒女的屬靈生命與天父連結在一起,這是一個召命。若你來自單親家庭,或配偶已離開主,甚至是未信的(可能婚後一方先信主),你也可以成為祭司,主領「家庭祭壇」,與兒女一同經歷敬拜上帝的喜悅。

  時間:最好有固定時間舉行。當二人結為夫婦,組成家庭時,就開始實踐。孩子還在哺乳時,就開始吧。次數是沒有規範的,最重要是有恆心。建議每星期一次,甚或天天舉行。生日、結婚週年、得獎日、或是紀念節期,如農曆新年、中秋節等,都是隨時舉行「家庭祭壇」的好機會。小孩年紀愈小,所需時間就愈短。

  地點:在家中固定位置舉行「家庭祭壇」。切忌在床上或擺滿飯菜之餐桌前舉行。偶然一家大小到郊外野餐或外地旅行,也可就地舉行「家庭祭壇」。

  形式:沒有甚麼必須遵守的固定形式,可能每個家庭的風格也會不同。一般都是讀經(或講述聖經事蹟 / 恩喻故事 / 見證一則)、分享及祈禱。雖然不一定每次都要解讀聖經,但切勿經常都沒有解讀聖經靈糧。此外,為吸引年紀小的家人,如何透過活潑生動的過程表達屬靈教導,家長就要在聽覺、感覺、視覺、觸覺及行動上多花心思了。

  內容:可以是有關委身(燔祭)、感恩(素祭)、分享(平安祭)、認罪(贖罪祭)、復和(贖愆祭)甚或其他主題,如喜樂、應許、忍耐……。更可講述耶穌之神蹟奇事、聖經偉大篇章、新舊約之人物事蹟、宣教士見證、時事、聖經遊戲……。鼓勵父母可逛基督教書室找材料和靈感。此外,在祈禱時段,鼓勵孩童先行祈禱,並每位都開聲禱告,最後由父或母作結束。

  我愛「家庭祭壇」,因它提醒我們在兒女面前,要建立上帝的權威大過父母的,好讓父母及兒女可交流或談論信仰生活時光,甚至提供一個可說出自己負面感覺的平台,使代與代之間能結出「和好之靈」的果子。雖有困難,但這是上帝給家庭的召命,務必實行。

(作者是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宣教師,並著有《家庭祭壇》。)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