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中信月刊

年份 
分類 
2020年2月號.第59卷.第2期.總第694期
人間煦日
接待流落人
謝慧文



  倉皇逃離家園,在異鄉寄人籬下,身分不明,這些都是難民群體(即難民及尋求庇護者)所面對的困難。據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在 2018 年公布的香港難民數字顯示,香港有 13,000 名上述人士。

  謝慧文過去從沒有留意香港有難民群體,自 2016 年她才開始關注並接觸他們。這些年來,她都在學習與他們相處,關心這一群流落異鄉者。

他們需要盼望
  謝慧文最初接觸在港難民群體時,連他們在哪裡也不曉得!及後知道在元朗八鄉一帶有非裔難民,便去看看。她不諱言第一感受是驚怕,因這些皮膚黝黑的男士個個身形高大魁梧。那刻她問上帝:「祢真是要我服侍這群體嗎?」及至看見一位拿著紅白藍尼龍袋的非裔難民,從袋中取出漱具刷牙,而當時已是下午!這個影像讓她頓時感受到流落人心中的無望,若他們能認識上帝就有盼望了。

  難民群體要向政府申請難民身分,審查確認後仍需等待別國願意收容,整個過程經年累月,動輒以十年計,似是無止境的等待。然而,確認身分和被收容,卻成了他們僅有的盼望。謝慧文希望他們能得到真正的盼望—上帝,以致他們無論在怎樣的處境下,生活都過得有意義有希望。謝慧文順著上帝給她的感動,辭去青少年傳道的崗位,由 2017 年開始,專注與難民群體同行。

建立關係
  要取得難民群體的信任不容易。易地而處,他們逃難的原因可能是戰亂、種族仇殺、政治迫害等。避難途徑也可能歷經轉折、傷害、困苦。因此他們會缺乏安全感,不容易信任別人。謝慧文最初接觸他們時已感到他們對友誼之手的保留,所以她不時提醒自己步伐要慢一點,慢慢學習和他們相處。

  雖然主動的接觸、關心,換來拒絕和不理會,也曾經灰心喪志,卻在這時,出現轉捩點。一位參與難民團契的難民姊妹,主動問候謝慧文。半年來的工夫是沒有白費的,難民群體中的基督徒都看在眼內,只是需要時間建立關係。

校正誤解
  和難民群體相處,要適應他們的大情大性,接納他們與人相處時會有較多情緒表達。另外,也需放下那些由對他們片面印象而來的誤解,才會真正認識他們。例如非洲人民並非都貧窮,只是社會貧富差距極大,難民群體中有些人可能曾是有財有權的;也有人猜想難民都不注重衛生,但事實是他們注重外觀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尊嚴,所以鮮有穿著破爛衣服;也有人認為非洲人沒有時間觀念,原來只是彼此對時間的理解不同,由於他們十分看重人際關係,更會因重視當下與某人相處的時刻,耽誤了其後的約會。同樣因為人際關係,他們就算被邀請出席自己不想參與的聚會,也不會當面拒絕,而以失約來表達。

  謝慧文現在全時間服侍難民群體,特別關心非洲裔難民,與他們一起查考聖經。她又參加監獄事工,探訪非華裔的女囚友,因當中有不少曾參與非洲人口販賣而被捕的,更有協助帶毒品而束手就擒的。

適應身分
  謝慧文以個人身分參與難民團契,並非教會同工的角色,她和難民群體同是團友身分,平起平坐,她希望這樣更能幫助難民群體建立真正的友誼,簡單做朋友,不涉及利益。然而,這也不容易,她必須小心調校心態和身分。例如,在查經班裡遇到聖經疑難要解釋時,面對非洲文化向以男性主導,她便要智慧地以理說理,讓真理能被明辨出來。

  謝慧文感到難民群體的需要很大,可是屬靈資源仍是不足,她希望能有更多同行者,一起服侍這群引頸等候盼望的流落人。
 
(羅穎珊採訪,經編輯整理)

 

接觸難民群體的宜與不宜

  1. 盡量接觸同性別的成年人。
  2. 盡量與夥伴同行。
  3. 坦誠表達相處的界線。
  4. 真誠相處,尊重他們,成為他們的同行者。
  5. 要認知難民群體與我們是有文化差異,及不同性情。
  6. 要以溫柔和耐心成為難民群體與其他群體的橋樑。
  7. 有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情,須向相關的機構或事奉的同路人查詢。
  8. 讓教會認識你的事奉,成為你的支援,與他們保持良好關係。
  9. 邀請朋友成為你的代禱者。
  10. 所有決定,要以聖經教導為基礎。

不宜
  1. 不要假設難民群體的需要。
  2. 不要私自與他們有金錢的往來。
  3. 不要為他們做擔保。
  4. 不要單獨去探訪初相識的難民朋友。
  5. 不要衣著暴露。
  6. 不要以可憐他們的態度與他們相處。
  7. 不要主動查詢他們的逃難原因。
  8. 不要捲入他們的是非或引發是非。
  9. 不要指摘別人對難民群體的負面批評。
  10. 不要單看事情的表面,要耐心了解事情的真相。
 
(資料由受訪者提供)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