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中信月刊

年份 
分類 
2022年5月號.第61卷.第5期.總第721期
人間煦日
不讓寒雪再添風霜
採訪 / 小乙



  2019 年底疫症開始爆發,在一連串防疫政策下,許多行業難免受到影響,特別是零售、飲食、旅遊和酒店業。僱員面臨解僱、開工不足、扣減人工等問題。據樂施會在疫情中的調查,有僱員因行業受打擊而被即時解僱;有部分卻因學校停課,迫於回家照顧孩童而無奈辭職;有僱主因經濟環境轉差而扣減僱員工時,變相減薪。數據顯示,疫情下失業人數驟增倍半至十萬多人,當中約半數是基層貧窮人士。

  面對基層失業人士的需要,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一直希望能與教會攜手與社會基層同行,遂推動「職位配對平臺」。他們主動聯繫各公司、機構,邀請僱主提供全職、半職及臨時工的空缺,繼而聯絡教會,期望透過教會的社區網絡接觸有需要的人,幫助基層失業人士解決燃眉之急。

  有參與平臺服侍的教會義工在外展探訪露宿者時,認識了約六旬的阿明,他已露宿三年,曾借宿通宵營業的連鎖食肆,但疫情下食肆晚上停止營業,阿明頓失「居所」,只能暫住朋友家中。義工便聯絡平臺,成功協助他申請保安職位,讓他恢復自力更生的生活。同時,疫症爆發期間公共浴室關閉,義工就帶他到教會的浴室清潔和休息,關心他、為他祈禱,盼望有一天他能認識主耶穌。

  楊女士是家裏的經濟支柱,她既要照顧家人,也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疫症期間她失去了工作,生活頓時陷入困境。由於她這幾年都有參加教會聚會,認識她的牧者在知悉其情況後,主動介紹她在平臺上申請職位,竟在三四日內就成功受聘,她既開心又感恩,感受到這是上帝的恩典,更決定接受主耶穌為救主。

  「教關」在平臺運作半年後作出檢討,發現基層人士有不少實際處境上的困難。例如大多急着找工作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的婦女。由於丈夫疫下失業,生計無依,夫婦的心情常在焦慮、惶恐中;焦急的婦女紛紛出來找工作,幫補家計。但她們沒有工作經驗,較難成功配對工作;她們也不能輕易放下照顧家庭的責任,兩難間,只能選擇就近家居的地點工作;再者,她們也期望即時現金出糧,解決生活急需,而這對部分商戶卻構成財務安排的困難。

  此外,縱使政府有為失業人士提供綜援,但申請數字偏低。據資料顯示,在約十萬名貧窮失業人士中,申請綜援的只有四分之一,原因大致是申請程序繁複、時間冗長,更須提交家人的收入證明。另外是社會對領取綜援人士有嚴重的負面標籤,失業人士常因自尊問題而放棄。政府在疫情期間曾推出「防疫抗疫基金」以保障就業,惟他們並非直接受惠,仍需面對燃眉之苦。

  為更貼近基層需要,「教關」在檢討後改為推動「社關義工津助計劃」。這計劃是透過教會在其社區招募義工,協助教會在區內作探訪、聯絡、派飯和派發防疫物資等服侍。教會以「社津券」回饋,一般是不多於二千元的超市禮券。

  計劃很受基層社區婦女歡迎,教會很快便招募到一羣區內婦女參與。她們一方面跟教會有了接觸,另方面藉着上樓分派物資接觸街坊,感覺又實在又到地,更能讓街坊在疫症的社交距離限制下,感受到一點耶穌的愛。而且參加義工計劃的婦女也表示,被疫情困在狹窄的家裏,很容易感到有壓力、情緒不穩;有機會出外作點義工服務,反而幫助自己看到生命的意義;街坊的稱謝和欣賞更是額外的喜悅。完成服侍,帶着快樂的心情回家,不單祝福了待業的丈夫,也有更好的情緒教養孩子。這些婦女的回應是「教關」未曾料想到的。當然,最讓婦女感到又實際又安慰的,是使用「社津券」在超市購買日用品,幫補家計,這也是計劃的原初目標。

  有參與計劃的牧者分享說:「義工們都很投入,從未有計較和怨言,因為在過程中,他們的能力得到認同和接納,從中獲得滿足感。而且,在服務時能夠接觸不同的人,也擴闊了他們的社交範圍。有義工更分享,希望計劃結束後能繼續參與,即使沒有津貼,也想服務街坊,回饋社區。」

  「教關」除了協助失業者的需要,還希望讓貧窮人士有多點選擇,更盼望能聯繫、支持教會,讓教會成為祝福其社區內貧窮人士的橋樑,甚至這祝福能讓每一個有需要的人,建立起謀生能力,解決生活問題,從而達致身心靈的全人發展,認識並活出上帝創造的心意。讓教會在社區內成為彰顯上帝國度的地方。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