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22年2月號.第30卷.第1期.總第175期
我的書生活
陪「我」走過生活的書
編輯室



  生活需要閱讀,閱讀滋養了生活。

  六位作者從他們自身不同的生活向度,分享了屬於「他」的書生活。書籍引領他們與自己、世界、上帝緊扣結連,不斷的反芻與思考,讓閱讀超越了生活境況,成為一道通往那由上帝所造的善美生命之橋樑,生活更有「活」力。

  以下是作者在其文章中提及之書籍的出版資料,謹供讀者參閱。

〈閱讀,為了連結一起〉
  1. 卡蘿.塔芙瑞斯,艾略特.亞隆森著。温澤元譯。《錯不在我?》。台北:繆思,2010。
  2. 尤金.薩米爾欽著。殷杲譯。《我們》。新北市:野人文化,2014。
  3. 羅素.修托著。吳緯疆譯。《阿姆斯特丹:一座自由主義之都》。新北市:八旗文化,2017。
  4. 劉慈欣。《三體》。台北:貓頭鷹,2011。
  5. 秦家聰著。舒遜,曼予譯。《秦氏千年史》。台北:遠流,2001。
  6. 村上春樹著。高妍繪。賴明珠譯。《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台北:時報文化,2020。
  7. 龔漢斯著。鄧肇明譯。《我為甚麼還是個基督徒》。香港:基督教文藝,1988。

〈閱讀找上我〉
  1. 楊牧谷著。劉偉生繪。《基本信仰與超凡生命(合訂本)漫畫版》。香港:更新資源,2010。
  2. 楊牧谷。《你欠生命一份神蹟》。香港:更新資源,2009。
  3. 楊牧谷。《亂世豐筵:耶穌比喻的現代意義》。香港:更新資源,2011。
  4. 楊牧谷。《廚房哲學》。香港:明風,2006。
  5. 威廉.保羅.楊著。陳敬旻譯。《小屋》。台北:寂寞,2017。
  6. 張文亮。《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台北:校園書房,1999。
  7. 張文亮。《兄弟相愛撼山河: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台北:校園書房,1997。
  8. 托爾金著。朱學恆譯。《哈比人》。台北:聯經,2012。
  9. 托爾金著。朱學恆譯。《魔戒》三部曲套書。台北:聯經,2021。
  10. 魯益師著。高子梅譯。《地獄來鴻》。台北:好讀,2015。
  11. 魯益師著。高子梅譯。《夢幻巴士》。台北:好讀,2015。

〈藉閱讀活出真誠無偽〉
  1. 高銘謙。《耶利米哀歌——悲哀質問與盟約盼望》。香港:明道社,2017。
  2. 陳傳華。《真饒恕:徹底悔改,實踐復和》。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20。

〈沉重的書竟減輕了沉重〉
  1. 董啟章。《地圖集》。台北:聯經,2011。
  2. 芭娜.阿拉貝得著。龐元媛譯。《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敍利亞烽火日常》。台北:天下文化,2018。
  3. 花亦芬。《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台北:先覺,2016。
  4. 舒長嘯。〈神在沉默中發聲〉。鄭政恆主編。《沉默的回聲》。香港:德慧文化,2017。

〈閱讀他人,閱讀自己〉
  1. 遠藤周作著。林水福譯。《深河》。台北:立緒,1999。
  2. 遠藤周作著。林水福譯。《沉默》。台北:立緒,2002。

〈書光伴我心〉
  1. 張燦輝、周兆祥。《吾將上下而求索》。香港:山邊社,(年份未詳)。
  2. 張燦輝、周兆祥。《將上下而求索:給明慧的二十封信》。香港:山邊社,1982。
  3. 柏楊。《中國人史綱》。山西:山西人民,2008。
  4. 楊牧谷。《讀書這玩意兒》。台灣:校園書房,1985。
  5. 詹宏志。《創意人》。香港:博益,1987。
  6. 詹宏志。《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香港:博益,1986。
  7. 鄭敏。《早晨,我在雨裡採花》。香港:突破,1991。
  8. 張思雲。《鑄劍集》。香港:山邊社,1986。
  9. 林海音。《城南舊事》。北京:北京十月文藝,2009。
  10. 席慕容。《七里香》。台灣:大地,1981。
  11. 陳慧。《拾香紀》。香港:七字頭,1998。
  12.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香港:中華書局,2007。
  13. 白先勇。《台北人》。台北:爾雅,1983。
  14. 人民日報出版社編。《大山裡的小詩人》。人民日報,2019。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