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12年8月號.第20卷.第4期.總第118期
查經小品
主人的桌下(可七24-30)
何述儉


外邦人的信心
  
主耶穌與門徒往外邦推羅的西頓去,有一敘利亞的腓尼基族婦人到主耶穌面前,俯伏在地,求主醫治她被鬼附的女兒。主耶穌回答婦人說:「應該先讓孩子吃飽。拿孩子的餅丟給小狗吃,是不恰當的。」(七27《聖經.新漢語譯本》下同)其實,耶穌曾經表明,祂是奉差遣到以色列家的迷羊那裡,也曾在派十二使徒到處傳道時,叮囑他們:「不要去外族人的地區,也不要進撒馬利亞人的城;只要到以色列家這些迷失的羊那裡去。」(太十5-6)主耶穌的意思是,當讓亞伯拉罕的子孫先得到彌賽亞的賜福,若把賜福先分給外邦人,是不恰當的。不過主耶穌卻為這外邦婦人留下一扇門縫。「先讓孩子吃飽……」並沒有排除「外邦」不能於「以色列」先得嘗彌賽亞筵席後,仍可得到彌賽亞的賜福。這外邦婦人看準門縫,對主耶穌說:「主啊,不過桌子底下的小狗,也吃到孩子掉下來的碎餅呀!」(七28)婦人並沒有否定猶太人可先得彌賽亞的賜福,可是,若猶太人拒絕接受彌賽亞的賜福,那又怎麼樣?外邦人豈永沒機會嗎?主耶穌沒有責怪婦人出言不遜,反欣賞她的信心,故對她說:「就憑這句話,你可以回去了。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七29)外邦婦人回到家裡,見污鬼果然已離開孩子(參可七30)。

  這事發生在主耶穌兩次餵飽數千人的神蹟之間。首次神蹟祝福的對象是以色列人,展示了主耶穌正是舊約預言,像摩西於曠野教導及牧養以色列人的彌賽亞(參出十八21;民廿七17)。第二次神蹟祝福的對象是外邦人,因為猶太人的彌賽亞來到自己的地方,反倒被拒於門外,更密謀要殺害祂(參可三6)。主耶穌雖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但在外邦人中大受歡迎,這位外邦婦人便是個例子。


應用
  
昔日猶太人拒絕耶穌,辜負了上帝的救恩,反觀外邦人卻因接受耶穌而得著拯救。這外邦婦人承認自己不配求主施恩的態度,與法利賽人自命聖潔、不可一世的態度(參可七1-23),成了強烈的對比。怪不得四福音中,主耶穌從未稱讚猶太人為「有信心」。這外邦婦人卻因堅持的信心,賺得主耶穌的讚賞(參太十五28)。

  美國著名的歷史和小說家 Edward Eggleston 說過:「堅持是成功的開端,那不能堅持到底的注定失敗。」英國佈道家 George Muller 曾為他五個畢生好友的救恩切切禱告。禱告數月後,其中一人信主;再禱告十年後,有兩個好友決志歸主;第四個好友也於他禱告廿五年後蒙恩得救。惟第五位好友始終未有信主,但他堅持禱告了五十二年,結果,這位好友終於在他去世後不久,接受主耶穌為救主。「堅持是成功的開端」,George Muller 為他五個好友不斷禱告,到了最後果然全得拯救。這外邦婦人為了所愛的女兒,緊抓著主耶穌不放,最後女兒終得醫治。那今天,我們有否為身邊還未信主的家人好友,緊抓著主不放,直到他們都得救呢?

(作者是恩福聖經學院教務主任)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