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是畫畫的顏料,可引申為繪畫或畫作的意思。古丹青──名字畫意盎然,恩賜卻不在繪畫。「記得中二時,老師在一次美術課上批評我的習作馬虎,其實我是很用心畫那素描的,這打擊讓我再沒心思畫畫了!」原來神給予古丹青的恩賜是音樂,讓她以音符揮毫潑灑一幅讚美神的生命畫卷。
單單仰望祢
人以音樂讚美神,音樂也正來自神。才華、恩賜,在古丹青眼中,是神賜的禮物。每位信徒收禮各有不同,惟都應盡心拆賞,好好運用。「聖經中三名僕人分別得五千、二千及一千銀子的故事常提醒我:不要將神所賜的埋在地下不用,或只孤芳自賞!我想基督徒日與夜的生活,跟其他人分別不大吧;惟當中人生的意義,是與信仰掛鉤;個人的目標,是盼能按神的心意行。」八歲開始學鋼琴,十五歲起在教會擔任司琴,大學畢業投身辦公室工作一段時間後,終認清以音樂事奉神的心志。現在她是全職音樂事奉者,作曲填詞編曲樣樣皆能,監製詩歌唱碟製作、為敬拜隊演奏、培訓司琴等;教會圈外也有教琴、擔任演唱會琴手、為出版社的音樂課程教材編撰樂曲等。
「全心全意 渴慕我主
敬拜讚美 全獻給祢
全心全意 愛慕恩主
應當單單仰望祢」
節錄自〈單單仰望祢〉
(曲、詞/古丹青)
日富朝氣,夜藏豐姿;光與晦各具其美;惟對創作人來說,夜靜如水、星月交輝的晚上,始終是心思馳騁、靈思躍動的美妙時光。「我確偏愛晚上。日間多是面對其他人,夜間則可面對自己、面對神;是我祈禱和安靜的時間,創作也多是在萬籟皆寂的黑夜。」
靜夜只是環境,卻不保證靈感的呼來喚往,詩歌創作也不是飄渺的音符搜擷。「創作詩歌時,靈感很難捉摸,因此總要做足功課。若只為自己『立石為記』,可較隨己意發揮。若是受邀創作,除了解詩歌的目標和對象外,會跟填詞人溝通,做資料搜集,參考相關領域的音樂,查考聖經經文等。當然,祈禱、等候,是少不得的。」
最好的福氣
中國的水墨畫, 筆法為主導,以墨的濃淡變化取為色的層次演進,將奪目的繽紛五彩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之。有時, 淡墨輕筆或更耐看。在日光下, 古丹青不愛誇談如何實踐信仰,她更重視在生活細節中做好不同角色的本分。「創作沒有百分百完美,重要是在各種限制下如資源或時間死線前盡心呈獻。教學生,心態很重要,漫不經心的教、時間過了就算,對己對人都是不負責任;尤其我教的很多都是司琴,我盼以造就人的心態相授。在流行曲演唱會中擔任琴手,我盼彈奏好質素的音樂,讓歌手投入演繹歌曲,觀眾能在聆聽中回想記憶中的美事。做好自己的專業,也是信仰見證。我不是說每天我都做到,惟這是我奮力的目標,並會反思哪裡仍有不足。」
「也許心中感痛悲
甚至失去了力氣
讓我抓緊祢 熱暖的手臂
攜著我再振翅高飛
投靠祢 是最好的福氣」
節錄自〈最好的福氣〉
(曲/古丹青 詞/盧永亨)
當然,基督徒的生活,不只在教會,也不只在工作。每名信徒在日間,都擔當著不同角色,都有應盡之義。「我身為妻子, 也有家庭責任,盼能做好家務,令居所更舒適等,可這個自覺做得不夠。例如每天應帶寵物菲菲到公園散步盡主人責任,但有時太累,體貼了自己的需要。丈夫Raymond 會提醒我,狗仔從早到晚只有自己一個,夜晚都不陪菲菲,不帶出去運動一下不行啊!」
古丹青深明丈夫的提醒是對的,更感恩他支持其音樂創作的發展。「創作人常需獨處、安靜思考;跟樂隊及詩班夾歌或個人練習都很花時間;為音樂會當琴手及跟機構出外帶領敬拜又要四處奔走;若另一半需太太經常陪伴在側會很辛苦,形成一種角力。感恩的是,Raymond 讓我自由選擇自己深愛的工作;這是音樂人最渴望來自配偶的支持:信任和空間。」古丹青透露,跟丈夫閒談分享最多的,不是音樂,而是兩人都熱愛的——足球!
更美的祭
一幅悅人心目的工筆佳構,畫上未必是塞得滿滿。出色的創作者重視留白,方寸之間亦顯天地之寬。留白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有說:留白講究的是,既有熱情又掌控熱情;若熱情過度,勢必燒灼美的空間。那基督徒的生活,可有留白的空間?古丹青深信,不是做得多就是敬虔;活出信仰,不一定就是在教會中勞碌奔忙。「有時教會衡量信徒是否愛主,太重視他做了多少,忽略神重視我們是怎樣的人(Being)多於做了甚麼(Doing)。自己也很易跌進這陷阱,忽略自己的需要,如健康、適量運動、基本休息等;其實要有健康的身心靈,方更能發揮恩賜。」
「看著兩手 並沒甚麼可誇口
引導我走 是祢溫暖的手
就算殘缺的指頭
也可穿梭飛躍鍵琴上
靠著祢可誇勝
讓我更貼近祢
用這生來榮耀祢
按著祢的心意
竭力獻上更美的祭」
節錄自〈更美的祭〉
(曲、詞、編/古丹青)
古丹青至今創作了逾五十首詩歌,仍堅持自己的音樂不可故步自封。「神給予恩賜不是叫人甚麼也不作。在技巧及不同的音樂領域,我還是繼續鍛鍊和學習。願神擴張自己的境界,生命在祂眼中看為美好的祭。」古丹青這幅藉神賜的禮物、全心在其生命中描繪讚美及榮耀神的畫作,是尚在進行中的作品,是還待添上丑, 更多美筆的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