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凌晨四點半洛杉磯的天空是怎樣的嗎?」曾奪五枚美國職業籃球賽(NBA)冠軍指環的球星高比拜恩,被問到其成功之道時這樣反問記者,意思不言而喻:縱在十七歲高中畢業便繞過大學籃壇直接投身NBA,他卻從沒自恃天賦過人,仍每天在眾人還在睡夢時堅持不懈的苦操勤練。香港資深財經工作者雷裕武,在早上六時許便穿上跑鞋奔跑於九龍半島的蒼穹下,為的可非賽跑錦標,而是體會到要令信仰不跟生活割裂,跑步中練就的自律、堅持,至為重要。
「整個社會文化的價值觀已扭曲,生活非常拉扯,香港人都很忙,基督徒更是日與夜都忙!下班後也不能停下,可能要讀書進修、參加團契或小組聚會、教會事奉或會議等。基督徒的日與夜,又讓我聯想到信徒是否有兩個身分?返教會時表現『屬靈』;惟回到職場後,又是另一回事,在世俗文化中掙扎求存?」
釐清人生優次
自小愛上跑步的雷裕武,中學時已是短跑好手,今年四月又跟老同學到台灣參與比賽。惟隨年歲漸長,近年他多轉跑半馬,賽前兩三個月便制訂練跑方案,正如每一名跑手,必針對賽事性質操練。「我們都渴望能活出信仰,但知易行難,最大的死穴是忙,讓你無法分清生命中事情的輕重緩急!我想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做好信仰和生活的整合,訂定人生的 priority(優先序列)。最重要是知道自己的身分,清楚召命,跟著去行,情況便可改善。」
雷裕武正是從個人生命的整合中,清楚其人生召命。「以前不少家庭是一個養六個,現在很多時卻是六個照顧一個!」雷裕武不無感慨的說。社會豐裕了,生活態度及價值觀隨之改變。「現今年輕一族,受社會鼓吹消費及借貸文化影響,名牌手袋買不起,就到米蘭站;吃不起,刷信用卡就可以了;每月的消費不僅令他們成『月光族』,不少更債務纏身而不覺一回事。上一代講求克勤節儉,強調儲蓄,這固然是好,但在今天相對豐裕,銀行存款利率近零的現實下,單說這套便未能與時並進,反而向孩子講解投資及『錢生錢』的概念,建立全面的理財觀也很重要。」身為兩孩之父、又是財經專才,他有感要在這社會洪流中發聲,推動一套跟其信仰價值觀契合的理財觀及金錢觀。
好的跑手重視每一場比賽,並在每一場比賽中盡己所能。雷裕武經常於學校、教會、社區服務中心主持理財講座,並定期在報章撰寫親子理財專欄,更已完成兩本有關親子及家庭理財的書籍,正是緣於這份信念。他心裡似有燒著的火閉塞在骨中,不能自禁:「以前從沒想過著書立說!記得編輯找我寫第一本書時,我說不要講笑吧,八九萬字,怎樣寫呀!後來她問我是否有話想說?我說有!『那就寫書吧,你每次講座或有百多名聽眾,惟書本可接觸更多人。最重要是有信息想講。』被她當頭棒喝後,我便硬著頭皮開始寫作。」
言傳配合身教
要跟整個社會文化抗衡,按信仰的價值觀發出信念之聲,試圖轉風易俗,雖有若「與馬賽跑」般艱難,惟雷裕武深信,堅持不懈的磨練及自我提升、由自身家庭做起的言傳身教,以禱告仰望神,終能見到果效。「我最重視孩子的是其品格,教導其金錢觀第一步就是建立其正確的價值觀;帶他們回教會能認識真理,讓他們明白心靈富足較物質富足更重要。金錢是中性的,好好管理及運用是神所喜悅的,若將金錢成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才是問題所在。讀中學的大兒子十二歲,女兒九歲仍是小學生,每星期除交通及飯錢等基本支出外,我會分別給他們二十元及十元的零用錢,這是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的重要一環:透過定期收取金錢,可讓他們從小學習有計劃消費、記錄開支、控制預算及儲蓄等。我又教他們用3S 原則管理,即saving(儲蓄)、spending(消費)、sharing(分享),當中比例由他們決定,這可用於孩子長大後如何處理工資,而懂得分享、捐獻,始終是重要一環。」
除了推動大眾認識正確的金錢觀,雷裕武自身亦重視在職場的實踐,努力不讓自己變成日與夜作為不一的基督徒。他明白在金融海嘯、迷債風波後,金融界給人貪婪自肥的負面形象。曾任職多家金融機構,負責財富管理及銷售投資產品業務,雷裕武非常重視對投資者的教育。「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投資前一定要做功課;人云亦云,人買你買,賺得一次是幸運,賠錢是難以避免。換過角度,財經從業員也不應短視,只望做成一單交易而不顧客戶需要。我認為做生意要看長遠一點,即使有財經產品令自己的利潤更高,但若客戶的投資條件不適合,是不會推薦他購買的。實在這是一份關心人的工作,總要多做功課,全面分析,為客戶篩選風險回報比例合適其財務狀況的產品。」
行事蒙恩相稱
跑步,是雷裕武非常享受的私人空間,一邊聽著詩歌或是聖經經文,一邊踏路奔馳。「跑馬拉松,每星期都要訓練,要持之以恆,不停儲備耐力,可以很刻板,然而,不練就不會有果效;要將之成為習慣。某程度上,靈命操練及投資理財皆然:紀律性很重要。就如靈修,不是看心情喜歡才做;投資前,不做功課,不作鑽研分析,難有回報。盼能做到信仰及生活不割裂,自己總常費勁作反思、整合。」
「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1)是雷裕武多年來生活行止重要的提醒。他在人生賽道上堅持刻苦鍛鍊,奮力奔馳,不介意失落地上的錦標、回報,只為要得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